安眠藥又叫鎮靜催眠藥,是一類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抑製作用的藥物,小劑量時引起安靜或嗜睡狀態,表現為鎮靜作用,較大劑量時可誘導入睡,延長睡眠時間,即催眠作用,某些藥物還具有抗驚厥作用和麻醉作用。安眠藥按照化學結構不同可分為兩類,第一類為苯二氮䓬類,代表藥物有三唑侖、咪達唑侖、艾司唑侖、阿普唑侖、勞拉西泮、氯硝西泮FM2、地西泮等,第二類為非苯二氮䓬類,是一類新型安眠藥,代表藥物有紮來普隆、環吡咯酮類的佐匹克隆、右佐匹克隆以及咪唑吡啶類的唑吡坦。
苯二氮䓬類安眠藥可見頭痛、惡心、嘔吐、精神錯亂、情緒抑郁、排尿障礙等不良反應。此外,許多具有長效作用的安眠藥,如地西泮、硝西泮、氯硝西泮、氟西泮、氟硝西泮等,有宿醉效應,即在服藥後的次日清晨,醒後感到頭暈、疲勞、無力等癥狀。新型安眠藥,佐匹克隆和右佐匹克隆常見頭暈、頭痛、味苦、口幹等不良反應。唑吡坦常見共濟失調、手足笨拙、精神紊亂、精神抑郁等不良反應。紮來普隆常見眩暈、頭疼和困倦等不良反應。過量使用安眠藥可引起急性中毒,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抑製,嚴重者甚至死亡。
長期服用安眠藥易發生耐受性和依賴性,表現為增加劑量和生理依賴,突然停藥或減量過快會出現戒斷反應,常見反跳性失眠、易激惹、神經質等,少見惡心、抑郁、共濟失調、視物模糊、乏力、肌張力亢進等,罕見意識混亂、譫妄、癲癇發作、精神癥狀、緊張癥等。戒斷反應一般在每日服用長效安眠藥2~4周後出現,服用短效安眠藥可在更短的時間內出現,且程度更加嚴重。
抗抑郁藥是一類具有抗抑郁作用的藥物,不僅能治療各類抑郁癥,而且對焦慮、強迫、慢性疼痛、疑病及恐怖等都有一定療效。抗抑郁藥根據化學結構及作用機製的不同分為三環類抗抑郁藥(阿米替林、丙米嗪、氯米帕明、多塞平等)、四環類抗抑郁藥(馬普替林)、選擇性5-羥色胺(5-HT)再攝取抑製藥(氟西汀、帕羅西汀、舍曲林、氟伏沙明、西酞普蘭、艾司西酞普蘭)、5-HT及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製藥 (文拉法辛、度洛西汀)、去甲腎上腺素能及特異性5-HT能抗抑郁藥 (米氮平)、單胺氧化酶抑製藥 (嗎氯貝胺)、5-HT受體拮抗藥/再攝取抑製藥(曲唑酮)、選擇性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製藥(瑞波西汀)。
抗抑郁藥物的副作用主要包括:
抗精神病藥是用以治療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病性障礙的藥物,可分為以下兩大類:第一代抗精神病藥,主要包括:吩噻嗪類(如氯丙嗪、奮乃靜、硫利達嗪)、硫雜蒽類(如氯普噻噸)、丁酰苯類(如氟哌啶醇、五氟利多等)、苯甲酰胺類(如舒必利)等。第二代抗精神病藥,主要包括利培酮、氯氮平、奧氮平、喹硫平、阿立哌唑、齊拉西酮等。
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的副作用主要有:
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安全性有所提升,很少發生錐體外系反應,較少影響認知功能,有利於患者回歸社會,常見頭痛、頭暈、精神萎靡、嗜睡、多汗、流涎、惡心或嘔吐、便秘、消化不良、體重增加等不良反應,其中氯氮平的不良反應較多而嚴重,如體重增加明顯、血糖升高和血脂升高。
猜你喜欢